中文|EN

听力学基础知识

当前页面:首页 > 专业知识 > 听力学知识 > 听力学基础知识 > 耳科常见疾病

耳科常见疾病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5.03.31 点击量:

    1、耳廓外伤:耳廓借韧带、肌肉、软骨和皮肤附着在头颅两侧,外伤中常见为挫伤和挫裂伤。轻度的挫伤多可自愈,较重时应至医院进行清洗、缝合、抗炎等进一步治疗。

    2、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:邻近组织感染、化脓积聚于软骨膜与软骨之间,软骨因血液循环障碍而逐渐坏死,病情发展迅速,可致耳廓畸形,应积极诊治。症状可表现为耳廓灼热、肿胀,疼痛、有触痛。脓肿多时还可能有波动感,应切开引流,冲洗。发现后应及时抗炎,控制感染。

    3、耵聍栓塞: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,其淡黄色的粘稠分泌物称耵聍。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物的作用,平时借咀嚼等运动,多自行排出。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过多,阻塞于外耳道内,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,称为耵聍栓塞。见于外耳道炎、化脓性中耳炎、粉尘环境等,外耳道皮肤受刺激,耵聍分泌过多;或者外耳道狭窄、异物使耵聍排出受阻。栓塞形成后可使听力减退、诱发耳鸣、刺激外耳道形成肿涨疼痛。

    4、外耳道异物:动物、植物、非生物进入外耳道,小而无刺激的异物可毫无症状,大的异物可引起阻塞、听力下降、耳鸣、耳痛。植物类异物遇水膨胀可刺激外耳道并引发炎症,动物类异物甚至可致鼓膜穿孔。

    5、外耳道疖(jiē)肿:多发于外1/3的软骨部,以夏秋季多见。诱因多为挖耳、游泳或中耳长期流脓损伤外耳道皮肤,有时全身慢性病致抵抗力下降也可导致。早期剧烈跳痛,常放射至同侧面部,在张口、咀嚼时加重。乃因下颌关节运动时,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张力增加所至。婴幼儿外耳道疖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,伴有体温升高,病儿不愿卧于患侧,触碰患耳时哭闹不止。检查外耳道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小疖,局限性红肿隆起,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疼痛明显加重。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显出脓头,破后有少量脓血。

    6、鼓膜外伤: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,使鼓膜损伤破裂。一般在刹那间发生,突然表现为耳痛、耳聋、耳鸣,偶而有短暂眩晕。这一时期切不可冲洗、滴药、擤鼻涕,必要时可将鼻涕吸入口腔排出,以免将病菌带入中耳引起感染。同时应口服抗炎药物。小穿孔可以使听力下降1015dB 。如无继发感染鼓膜多可在几周内自行愈合,大穿孔则需采取修补术。

    7、外耳道胆脂瘤:主要由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而产生慢性充血,致局部皮肤中细胞生长活跃,随即细胞脱落坏死增多,若排出受阻,堆积于外耳道内,形成团块。久之其中心腐败,分解,产生胆固醇结晶,综合形成胆脂瘤。症状与胆脂瘤大小及是否混合感染有关。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;胆脂瘤较大,可出现耳塞感,耳鸣,听力下降。一旦发生继发感染,则有耳痛,耳内流脓且有臭味。有这些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就医治疗。

    8、先天性耳发育不良:包括外耳道闭锁和耳廓发育不良或无耳廓,俗称“卷花耳”,是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。

 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bdshell_js").src = "http://bdimg.share.baidu.com/static/js/shell_v2.js?cdnversion=" + Math.ceil(new Date()/3600000);